发布信息当前位置: 首页 » 产品供应 » 养殖 »

武汉鑫渔圣虹海2号虾客户回头率大

联系人: 康先生
联系电话: 18062142607
单价: 面议
起订:
供货总量:
发货期限: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所在地: 湖北 武汉市
有效期至: 长期有效
最后更新: 2019-02-13 17:05
浏览次数: 212
询价
企业基本信息
 
 
详细说明

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,总会出现对虾吃料慢、不长肉的现象,很多养殖户第一反应觉得是饵料问题,怀疑饲料质量不过关才导致对虾食欲减退。于是不断更换饲料种类,结果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。殊不知,虾如人,一切生物外在表现究其根源还是内在出现了问题。当虾不吃食了,应该考虑是不是虾体本身出现了问题,比如虾的肠道。肠道是对虾的消化器官,具有改善消化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,抵制对虾疾病的发生。肠道中的微生物长期生存于一定的空间内,彼此竞争、抑制,最后保持一定比例的动态平衡。但由于对虾肠道受到饲料、水质等因素影响,一旦弧菌等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群,对虾就会发生疾病。对虾养殖中出现的部分偷死、蜕壳不遂等等,大都与对虾肠道水肿有关。所以要想对虾健康生长,就要维持肠道内微生态的相对平衡。


一.主要症状


1.虾粪细长呈白色(如棉线)、有粘性、浮在水面、大量聚集有恶臭散发。


2.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,但随着病情加重,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(壳肉分离)。3.伴随游塘及偷死(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)。


4.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为粘膜下层细胞增生,上皮细胞脱落;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,且可多次脱落,形成多次白便。


二.对虾肠炎的原因


1.细菌性肠炎


细菌性肠炎主要是因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引起。其症状为:病虾消化道呈红色,胃部最明显,中肠变红并肿胀,直肠(后肠)变混浊,界限不清。病虾活力减弱、厌食、生长慢。此病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,主要由于水质恶化或饵料腐败所致。


2.吞食蓝藻产生的肠炎


藻毒素中毒。即“倒藻”释放藻毒素到水体使虾中毒。由于虾池蓝藻过多,虾苗吞食蓝藻后难以消化,或消化后有些蓝藻含有内毒素,造成南美白对虾中毒。晚期病虾往往有细菌继发感染。症状基本同细菌性肠炎,两者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区别。


3.弧菌感染


主要以副溶血弧菌、河弧菌感染居多,此类池底通常沉积厚厚一层死藻、残饵、粪便,为各种弧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。


三.注意事项


投苗前期减少投喂或者基本不投喂开口饵料,肥水培藻,以藻养虫,再靠虫养虾,这种传统做法固然有它的可取之处,即基本遵循了自然食物链的生长之道。但是藻相的稳定性受天气阴晴以及温度高低、pH波动及碳氮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,难以保证大部分虾苗能够摄食到生物饵料,而不是池底死藻或者塘边青苔,因此前期培藻肥水一定要注意,不宜过浓,饲料一定要投喂适当。


四.预防方法


1.进行清塘消毒。虾苗放养前一定将淤泥清除干净,然后用生石灰彻底消毒,杀灭病原体,减少发病机率。


2.水质调节。经常使用水质调节制剂进行调水,防止水体和底层有害物质大量积累,施入微生物制剂,以改善水质,提高虾苗的抗病能力,保持水体透明度不低于30厘米,利于对虾的生长发育。


3.在调水的同时,间隔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改底,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。通过施用底质改良剂,改良底质。


4.芽孢杆菌、光合菌等能有效抑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繁殖,定期使用能有效保持水质稳定;同时,也能抑制各种有害病菌繁殖,减少发病。


5.使用优质饲料,不使用过期霉变的饲料;关注虾吃料问题,控制投饵量,减少残饵对池塘污染。


6.添加乳酸菌、酵母菌等肠道有益菌,增强肠道对营养的吸收,提高虾的免疫力。乳酸菌在肠道繁殖,形成优势种群,能有效抑制肠炎致病菌,减少发病几率。


五.如何治疗


1.首先发现疾病后,要注意进行调水和改底,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。


2.饲料中添加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,如氟苯尼考+壳聚糖+维生素C连用5-7天。


3.饲料中加入护肝类的药物及提高免疫力(水产多维)的药物。


 
更多»本企业最新新闻
 
更多»本企业其它产品

[ 产品供应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